楊家埠木版年畫軼事-程硯秋買年畫吐露遺憾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0-11-24 15:10:52
年畫《連年有余》
年畫《天女散花》
京劇大師程硯秋到楊家埠買年畫,鄉(xiāng)親們推選老畫師楊萬冬負責接待。楊萬冬現(xiàn)印了一張《連年有余》,這畫把程硯秋看得如醉如癡。楊家埠年畫里有梅派的《天女散花》、荀派的《紅娘》、張派的《西廂》、尚派的《昭君出塞》,唯獨沒有程派的戲,這令程硯秋感到非常遺憾。畫師當時一沖動,滿口答應要畫一幅程派戲的年畫,可一直未能實現(xiàn)。
京劇大師挑選年畫
《連年有余》愛不釋手
楊家埠年畫隔著窗欞吹喇叭:名聲在外。1950年麥穗金黃時節(jié),京劇大師程硯秋到楊家埠買年畫來了。鄉(xiāng)親們高興得過年似的,要見識一下這位京劇四大名旦的臺下風采,專門推選老畫師楊萬冬負責接待程硯秋。楊萬冬70歲了,是年畫的行家里手,而且特別迷京劇里的程派腔兒,時常哼上幾句。
那時,村里還沒有像樣的辦公室,楊萬冬熱情地把程硯秋讓到自己的畫店里,招呼老伴趕緊給程硯秋燒水泡茶。對于鄉(xiāng)間那種燒樹枝的小火爐,程大師特別感興趣,非要親自去看看,當他一跨進灶間,頓時愣住了。
一張叫做《天女散花》的年畫正貼在常年煙火熏嗆的墻壁上。年畫中手執(zhí)花籃的天女眉眼生動、衣紋飄拂,正儀態(tài)萬方地行走在彩云間。程硯秋一見,禁不住放聲大笑起來:“畹華先生什么時候到這里演出來了?”畹華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字,《天女散花》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一出名劇。
楊萬冬料定程硯秋要買這張《天女散花》,他把畫從墻上揭下來。程硯秋忙不迭地接在了手中,口中連聲說道:“謝謝,謝謝了。”可楊萬冬分明看見,程硯秋臉上有一絲遺憾的表情。
喝過了幾碗熱茶之后,楊萬冬立起身說:“程先生,請你稍等一下,我馬上回來。”說著離開了客人。
吃頓飯的工夫,楊萬冬回來了,他把新印出來的一張年畫送到程硯秋面前。原來,楊萬冬家里常年支著印畫的案子,印年畫是說來就來的事情。楊萬冬琢磨著:程大師在舞臺上演的是旦角,那是美女的形象,肯定會喜歡年畫里的“美人條兒”,他現(xiàn)印了一張《連年有余》。
這畫把程硯秋看得如醉如癡。畫上的漁婦身材苗條,臉上的表情嫵媚迷人,看得程硯秋愛不釋手。楊萬冬介紹說:“這是年畫里畫戲的絕招。畫諺說‘七分身子八分臉’,說的是畫人物臉和身上,都畫大半個側面,這樣才是苗條嫵媚的模樣。”
聽了這話,程硯秋一下拉住了楊萬冬的手:“咱們真是人不親藝親,怪不得說戲畫同源啊。”原來程硯秋想起了一段令人難忘的往事。少年的程硯秋家庭貧苦,3歲時父親去世,因生活所迫,在6歲時賣身榮蝶仙門下學戲。程硯秋13歲即成名角,那年,他聲音“倒倉”,正趕上榮蝶仙急于赴上海演出,要他同行。這一去很可能就遭到毀掉嗓子的厄運。幸虧羅癭公憐惜他的才華,拿出700塊大洋替他從師傅那里贖身,才免了一場災難。程硯秋畢竟是須眉男子,后來身體發(fā)胖,臉型也變得寬大英武起來,自然就影響了舞臺上窈窕淑女的扮相。還是這位羅癭公費了幾天幾夜心思想出了主意,他讓程硯秋立在臺上時側著大半個身子,這一來可就嫵媚窈窕了許多,真是“七分身子八分臉”,沒想到他在楊家埠年畫里找到藝術知音了。
程派戲催人淚下
難入喜慶年畫中
買下了這張年畫,沒想到程大師還是不滿足,連連搖著頭說:“可惜,真是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呢,是說我們的楊家埠年畫欠缺了什么嗎?
楊萬冬是戲迷,滔滔不絕地跟大師說開了:年畫里不但有梅派的《天女散花》,還有荀派的《紅娘》,張派的《西廂》,《昭君出塞》那是尚派的吧?年畫里特別注意人的眼睛,不光有銅鈴眼的鐘馗凈角,還有杏核眼的娃娃和螞蚱眼的西施旦角。隨著他的介紹,很快跟程硯秋熟悉起來。
這時程硯秋才敞開心事問道:“楊家埠也畫我的戲嗎?”
楊萬冬一下打住了話頭??刹皇?年畫里怎么沒有程派戲呢?說話間,村里的另一位畫師楊連源走進來了。楊連源最熟悉村里畫店的事兒,聽見程大師的詢問,便接上話茬說:“誰說沒有程派戲啊,《三娘教子》算不算?老畫店同順堂店鋪中就存著一張畫著《三娘教子》的老年畫。”
《三娘教子》正是程硯秋的拿手好戲,尤其是他跟麒麟童(周信芳)的合作,不知贏得了戲迷多少眼淚和掌聲。聽說有這樣的年畫兒,程硯秋大喜過望,央求兩位畫師找來看看。
年畫找來了,是張叫作《四月十八》的年畫。
四月十八是什么日子?寒亭云臺山廟會啊,廟會上搭了臺子唱大戲。
戲臺正中寫著戲名《三娘教子》!“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別看戲里的旦角王春娥咿咿呀呀地唱,其實,“須生”的表演才分外出彩。當悲憤交加的主母舉起手中的家法,要責打無父無母的孤兒小東人時,白須飄逸的仆人老薛保一步搶上前去,跪倒在地,高高地擎住了鞭子,特別是那一聲“嗚呼呀”,聲到跪倒,讓人的眼淚唰地流下來了。
不早不晚,戲臺上正是老薛保跪主這個鏡頭。
這一回楊家埠的畫師可犯了個不大不小的錯誤:畫上雖然是《三娘教子》,但可不是程派戲啊。清代光緒年間演這戲的是“同光十三絕”里的程長庚、梅巧玲這些京昆名伶前輩,那時候程硯秋還沒來到人間呢。
程硯秋要離開楊家埠了,兩位畫師滿口答應要為他畫一幅程派戲的年畫。這可給楊家埠的畫師們出了一個大難題:畫哪一出程派戲好呢?年畫姓“年”,“有錢沒錢,買畫過年”,老百姓要的是過年的喜慶勁兒,程派戲里全都是催人淚下的感情戲,動不動就哭下淚來,怎么能畫到年畫里去?就是畫上了也沒有人買啊。
程派戲的年畫到底沒有畫出來。據(jù)說,在1952年全國第一次“文代會”上,程硯秋碰到了楊家埠年畫藝人的代表,還關心地問起這件事情呢。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