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視點丨為黨育才,培養(yǎng)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3-03-07 09:21:41
□ 本報記者 劉一穎
“新時代的青少年應有怎樣的面孔?”
“總書記告訴了我們答案,是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
……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的教育要善于從五千年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優(yōu)秀的東西,同時也不摒棄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養(yǎng)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圍繞如何引導青少年堅定“四個自信”,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住魯代表委員展開討論。
“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一定是熱愛祖國和人民的孩子。”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代表說,“五年前,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我們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引導孩子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fā)信仰、獲得啟發(fā)、汲取力量,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為了讓學生們在校園內沉浸式體驗紅色教育,北城小學正在打造一所紅色德育館,設有“可愛的祖國”“我的家鄉(xiāng)沂蒙山”等板塊,增進孩子們愛國愛家情感。張淑琴說,這幾年她們努力發(fā)揮好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國家課程,用心用情上好思政課,深度挖掘國家課程中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加強校本紅色課程建設。另外,依托建軍、建黨等重要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學校精心設計紅色研學路線,帶著學生“走出去”感受紅色文化力量。
在棗莊市第三中學教師、語文教研組組長孫曉穎代表看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的底氣所在,基礎教育要引導青少年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文學經典的誦讀和學習,從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學校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精心開設傳統(tǒng)文化課程。”孫曉穎說,課程之外,弘揚傳統(tǒng)文化需潤物無聲之功。例如,校園文化走廊應根據年級分布,張貼難易程度相適應的詩詞名句;學校老師要加強文本解讀,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其中蘊含的義理,增進理解與認同,自覺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定弘揚者。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的寄語和關愛,同樣引發(fā)了省僑聯主席李興鈺委員的思考。“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揚歸國科學家精神,向青少年講好歸國科學家故事、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有利于引導青少年堅定‘四個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愛國意識。”他說,此次參會自己帶來的一項提案,正與這些內容緊密相關。
如何講好歸國科學家的故事?李興鈺建議,編寫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歸國科學家人物傳記等書籍;創(chuàng)新、改進“講故事”的方式,借助多類載體、多種傳播手段開展全方位宣傳,對歸國科學家的奮斗故事進行可視化、形象化呈現。“可以從歸國科學家的人生歷程出發(fā),展現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對其實現人生價值的影響,同時也不摒棄西方文明成果,深挖文化根源,講好人生故事,激勵廣大青少年努力進取、拼搏奮斗,把青春夢融入民族復興的強國夢。”
(本報北京3月6日電)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