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當代雜技舞劇《化·蝶》五月亮相濰坊大劇院
來源:濰坊新聞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3-04-28 09:35:49
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集雜技、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于一體,用現(xiàn)代舞臺技術重塑傳統(tǒng)經(jīng)典——大型當代雜技舞劇《化·蝶》將于5月18日、19日晚走進濰坊大劇院,連續(xù)兩晚為濰坊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化·蝶》是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繼“文華獎”獲獎作品《西游記》后全新打造的又一大型精品劇目。以梁山伯和祝英臺凄美浪漫的經(jīng)典愛情作為故事基線,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為愛情的象征,結合莊周化蝶的哲學思想,緊緊抓住“蝶”這種意象,把蝴蝶破繭化蝶的自然過程,跟梁祝生死愛戀的過程完美地結合起來,表現(xiàn)一個生命從孕育、孵化、抗爭到破繭而出、自由飛翔的過程,多層次、多角度來講述化蝶的故事,闡述生命的意義,從而形成一種張力,在講故事的基礎上用雜技、舞蹈與戲劇等多元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不同的場面與意象,形成一種互動,貫穿始終。
“近幾年紅色的劇目做得比較多,我們想怎樣找到一個突破口,怎么去講好‘中國故事’,怎么把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讓更多國家的人看到中國藝術,這是我的一個定位,是我想要做《化·蝶》的一個初衷。”《化·蝶》藝術總監(jiān)、領銜主演的吳正丹說。
《化·蝶》總導演趙明介紹,該劇在創(chuàng)作時需要面對的是雜技藝術和真正的戲劇藝術如何去結合的問題,這么經(jīng)典的一個傳統(tǒng)故事,人人皆知的一個故事,怎樣用雜技的形式去講好它。“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悲劇也是一種抗爭,把兩者之間生命的抗爭和人物命運之間的抗爭,我覺得是捆綁在一起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在夢里、是在前世,還是在今生,一直用一種穿越式的方式在講述。在舞美和舞臺設計上,無處不在一個蝴蝶的世界里。”趙明認為,雜技藝術是比較特殊的藝術,是挑戰(zhàn)極限的技術,去實現(xiàn)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需要逐步地去認識、逐步地去調(diào)整。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付東升/文圖
責任編輯:封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