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期的馬新義。
參軍時的馬新義。
露天電影豐富了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孩子們感受到電影的魅力??姑涝瘧?zhàn)爭時期,村里的家家戶戶響應號召,為志愿軍湊咸菜支前。作者后來參軍加入英雄連,又轉到宣傳隊,了解到所在部隊在抗美援朝時期創(chuàng)作的精品節(jié)目《一粒子彈一包糖》曾回北京參加了第一屆全軍文藝匯演。
聽說看電影全村轟動 幕布后面找不到“人”
1953年的一天,村里來了電影放映隊,在學校院子里掛上銀幕,全村轟動。“放電影了!放電影了,在前學堂放電影了!”人們相互傳著消息,老人、孩子帶著凳子到銀幕前等待著。放電影卻沒有電,只以一個汽燈為光源。播放前,放映員大聲說:“今天晚上播放的不是電影,是布影,也就是幻燈片。布影有布影的好處,不像電影一閃而過。布影管你看個夠,今天給大家播放的是《志愿軍英雄黃繼光》。”大家期盼的電影沒看上,但看布影也非常高興,黃繼光堵槍眼的英雄形象令大家深受感動。
過了一段時間,離筆者所在村2.5公里的鄉(xiāng)駐地——解留村放真正的電影,老梧村的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地去看。電影是《智取華山》,華山的奇險、故事的驚心動魄、電影效果的真實令人驚嘆。這是村里人第一次看電影。結束后,筆者和幾個小伙伴跑到銀幕下面,四處尋找著,這時放映員拆卸幕布,孩子們問:“剛才從山上滾下來的人都掉到哪里去了?”放映員笑了:“電影就是電影,不會有真人掉下來。”自此,孩子們才知道電影不過就是活動的影像。
此后看的電影多起來,筆者對這種新藝術形式的神秘感漸漸消失。那時候,筆者非常羨慕城里孩子,以為有電影院就可以經(jīng)??吹诫娪?。后來才知道,去電影院得買票,城里孩子因此看不了很多場電影。而農村孩子看電影則是免費的,而且可以一部電影看多次,放映隊到各村輪流放映,只要不是太遠,好看的連看五六遍?;锇閭冞€常模仿電影中的人物,學一些生動的對白,電影里有趣、好聽的音樂也能哼幾句。孩子們得出一個結論:電影不光好看,也好聽。這是孩子們對電影最初的認識。
有時傍晚在寬闊的場院里放電影,放映前先播放《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等鼓舞人心的歌曲。孩子們撿起兩塊鵝卵石敲,一個跟一個地排成一隊,隨著節(jié)奏愉快地跳躍著,不一會兒就一身汗,這就是孩子們最初的舞蹈。
全村行動支援前線 祖母捐了一瓢咸菜
抗美援朝戰(zhàn)爭開始后,因前線條件極其艱苦,作為大后方的農村也行動起來,支援前線。有一天,學校屋后椿樹上那廣播臺上有人喊:“各隊里抓緊湊咸菜,要一起送到鄉(xiāng)里。抓緊了!”全村在行動,各大隊都有人擔著筐到各家各戶湊咸菜,小學生們則在前頭幫著叫門。
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筆者父親曾擔任過村里的農救會長,筆者母親當過村里的婦救會長,支前是他們熟悉的工作,帶頭是應當?shù)摹4蛳嘀輹r,筆者家駐著老六團的一個連部,戰(zhàn)斗結束后部隊從相州回來,筆者祖母沒見到司號員小高,就問連長,連長把一支沒有嘴的軍號給了她,說:“大娘,小高犧牲了,這支號的號嘴也丟了,就留給您做個紀念吧……”
祖母推磨磨軍糧也不知熬過了多少個夜晚,和當年支前的農村婦女們一樣,也是在磨道里“長征”過的,因此一聽說支援部隊就著急。祖母趕緊找了個水瓢,掀開咸菜缸,撈出一水瓢咸菜疙瘩,還要撈,大隊上的人見筆者家的咸菜也不多了,忙說:“大娘,好了好了,夠了夠了。”筆者看著自家的咸菜也裝進了來人的筐里,心想著:“我們家的咸菜也可以出國了,也可以送到戰(zhàn)場上了,志愿軍也能吃上我們家的咸菜了。”頓時產(chǎn)生了一種自豪感。
慰問袋故事演遍軍區(qū)
志愿軍精神激勵前行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喚起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各行各業(yè)通過各種形式支援前線。這時老師教給學生們兩首歌,一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二是《光榮軍屬王大娘》。至今,筆者仍會唱第二首:“咱村呀有個王大娘,她兩個兒子都在那隊伍上,一個兒子在朝鮮,一個兒子在西南,一個是保衛(wèi)和平的英雄,一個是建設邊疆的國防軍么呀呼嗨……”
老師還組織女同學繡制了兩個慰問袋。一面繡著“慰問袋”三個字,另一面繡著“抗美援朝 保家衛(wèi)國”,還有針錢包和一封慰問信,交給學區(qū)一起寄往朝鮮。過了約兩個月就來了回信,一名志愿軍叔叔在信中寫道:“我和我的戰(zhàn)友們很感謝老梧村小學的同學們,感謝你們寄來的慰問袋和針線包。我們一定不辜負祖國人民的期望,要多殺敵人,多為人民立功……”寫信的志愿軍說他是高密人,說“等戰(zhàn)爭勝利,一定到你們那里去看望你們”。這封信在我們眼里特別珍貴,好像與戰(zhàn)場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們盼望這位志愿軍有一天會來到學校??珊髞硪恢睕]見他來,學生們擔心著,畢竟戰(zhàn)爭是殘酷的。
后來才知道,老梧村真有在前線犧牲的子弟,筆者同學顏希和的哥哥就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上。1954年回來兩個志愿軍退伍軍人,一個是本村的孫家如,一個是大個子陳洪南。陳洪南身高超過2米,在部隊是連長。他不是本村人,家庭出身是地主,當兵后與家中失去聯(lián)系,退伍時沒回老家,來到老梧村小學當輔導員。他講了一些戰(zhàn)斗故事,卻從不講自己,后來村里人偶然見過他的一些軍功章,才知道他曾立過好幾次戰(zhàn)功。
多年以后筆者參軍,所在三連是特等功臣連,所在三排是特等功臣排。三排曾在朝鮮戰(zhàn)場五零零高地消滅了美軍一個加強連,三排長張守義是特等功臣,筆者入伍時他已是副營長。筆者所在九班原班長周連余,抱起炸藥包沖進敵人的地堡,三個美國兵按倒了他,周班長用牙死死咬住一個鬼子的手,拉響了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三連的錦旗掛滿俱樂部,光朝鮮送的就有好幾面。
后來,筆者到師宣傳隊工作。宣傳隊以前叫“文工隊”,該文工隊在朝鮮戰(zhàn)場創(chuàng)作了一個“故事歌”,名為《一粒子彈一包糖》。節(jié)目講的是志愿軍收到國內小學生寄來的慰問袋,里面有一個小姑娘用零花錢買的一包糖。這天敵機來了,一顆子彈打進了朝鮮小姑娘小金枝的胸膛。節(jié)目中,戰(zhàn)士拾起了美國的子彈,又拿出了那只慰問袋和一包糖,伴奏聲中,演員激情澎湃地朗誦:“千萬個戰(zhàn)士握緊槍,千萬把刺刀閃寒光,記住人民的仇恨,背負著人民的希望,保衛(wèi)孩子,保衛(wèi)爹娘……”演出激發(fā)了志愿軍對敵人的仇恨和殺敵熱情?!兑涣W訌椧话恰吩谥驹杠娙娝形乃噲F體演出,作為戰(zhàn)前動員的必演節(jié)目,師文工隊代表志愿軍回北京參加了第一屆全軍文藝匯演,榮立集體二等功。當年的演員和樂手除了犧牲的和轉業(yè)的,留下來的都成為筆者的領導。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