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主革命家劉冠三。
《山東白話報》
1911年創(chuàng)刊《齊魯公報》。
王訥由舉人蛻變?yōu)榉辞宥肥?,是基于對清廷崩潰的認識,從而積極參與編輯報紙和主辦報紙、以及創(chuàng)辦私校鼓吹革命,傳播革命思想,以期推翻封建統(tǒng)治。《齊魯公報》支持學生愛國行動,經(jīng)常發(fā)表一些激勵人心的文章,批評軍閥政府的鎮(zhèn)壓活動。
能寫會畫協(xié)助辦報 協(xié)同創(chuàng)辦山左公學
《山東白話報》是山東大學堂師范館學生、高密康家莊人劉冠三與泰安籍同學丁耕農(nóng)創(chuàng)辦的。1905年劉冠三加入同盟會后,受次年2月23日《同盟會宣言》和孫中山《民報》發(fā)刊詞影響,合伙在濟南趵突泉附近的白雪樓創(chuàng)辦了這張報紙,這是山東省首張通俗文體報紙,也是山東最早宣傳反帝反清的報紙。主要內(nèi)容為“論政首斥貪污,論學首崇新知,引而歸之革命”。時為高等師范學堂學生的王訥,憑借能寫會畫,被劉冠三聘為業(yè)余編輯。
《山東白話報》8開油印,日出一期。印量初為百余份,后增至四五百份。王訥又撰稿又插圖兼搞編務,經(jīng)常徹夜工作。由于言論激進,被當局視為眼中釘,出刊僅年余,就被查封。劉冠三以“鼓動邪說、圖謀不軌”罪名被開除學籍。這令全校嘩然,引發(fā)了學潮。師生罷課,到街頭演講,向政府請愿,迫使省撫又恢復了劉冠三學籍。
時光緒末年,清政府獎勵私校,地方人也盛行贊助,各地一時稱盛。劉冠三想籍此機會辦私校藏身,于是與濰縣劉金第創(chuàng)辦了私立山左公學(濟南一中前身)。初創(chuàng)安丘劉子豐捐銀一千兩。王訥也從《山東白話報》轉(zhuǎn)而協(xié)同劉冠三創(chuàng)辦山左公學。在劉冠三、王訥影響下,公學的師生大都致力于革命事,漸成全省革命黨人的通訊聯(lián)絡處。
學校最初選在趵突泉附近的民舍,人數(shù)驟增到四五千人,容納不了,便遷往大明湖北的楊家莊張家花園。
山東巡撫楊士驤聞報山左公學蓬勃發(fā)展,大驚。立即命令提學使方燕年暗中監(jiān)視,尋找借口予以懲辦,直至關閉。劉冠三為保全學校,將校務委托給同盟會會員、安丘籍舉人周樹標,自己于1907年冬悄然離校。但劉冠三的離去也無法解除清政府對山左公學的恐懼,不久山左公學仍被清廷勒令解散。
辦報引導輿論方向 旗幟鮮明欲推翻清廷
王訥深知,要想推翻清朝統(tǒng)治,輿論有多重要。山東獨立前夕,秘密加入同盟會的王訥與同盟會會員一起醞釀辦報,但由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突然爆發(fā),爭取山東獨立為首要,辦報暫時放到一邊。當山東各界聯(lián)合會取代咨議局、召開獨立大會后,《齊魯公報》作為山東省各界聯(lián)合會的機關報,應運而生。報社設在司家碼頭(鵲華橋東路北)望遠樓。王訥擔任總經(jīng)理,趙新儒任總編輯,李子元為編輯,蔡春譚為外勤記者,李洗陳為庶務會計。
獨立大會當晚出的創(chuàng)刊號如實報道了濟南各界群眾奔走相告,鑼鼓齊鳴,熱烈歡呼山東獨立的場面。此后一天一張,連篇累牘,從各個角度加大宣傳。如針對省城社會秩序日趨穩(wěn)定,《齊魯公報》不失時機撰文:“自鄂軍起事,電至東邦,官銀號即受恐慌,幾乎倒閉,月余來取錢者擁擠。自宣告獨立,而換錢者寥寥矣。當未宣告獨立之前,紳民紛紛有遷居于南山者,有遷居于租界者;自宣告獨立,而省垣無有遷居者矣。學堂在先亦大有散學之勢,今則皆照常上課矣。”報紙加評論,可見獨立乃人心所愿,山東斯舉可謂順乎天而應乎人。
王訥非常注重利用報紙宣傳民主共和,進行革命思想教育,呼應反清革命怒潮,鞏固革命成果。尤其關注武昌起義后的社會與時局的變化,報道各地反清起義和督撫表現(xiàn),評析列強對中國革命的態(tài)度等等,表現(xiàn)出很強的革命性。如報紙設置了“山東獨立紀事”欄目,如實報道山東獨立大會的召開、巡撫孫寶琦的演說、官紳軍民宣告獨立誓書和入會人員的演說等。突出反映了辛亥革命對山東造成的民主潮流,推動了山東的辛亥革命運動。
11月27日,山東巡撫孫寶琦變卦復辟,全國震驚,革命黨人無比義憤?!洱R魯公報》連續(xù)刊文抨擊孫寶琦兩面派的行徑,揭露他出爾反爾,不識時務,面北稱臣、甘為奴仆的丑惡嘴臉。
針對復辟后禁止開會,遍設偵探,搜拿剪發(fā)之人的情況,《齊魯公報》指出:“當時有無辮者過宜春軒亦被捕拿,一時無辮者大為恐慌,而假發(fā)辮幾等于洛陽之紙。”因?qū)W生在山東獨立中起了重要作用,當局加緊了對學生的控制。12月1日的《齊魯公報》載文:“刻下各警區(qū)詳察各學堂學生之寄宿舍,尚存學生若干登冊詳記后,教促各學生作速歸家,不得逗留省垣。并囑各寄宿舍寓主,嗣后不得將房舍賃與學生,其已賃者,令其作速搬出。”該報接著評論:“據(jù)此其對于學生既如此之措施,而學生之威力可見一斑。然此后省城之大,盈尺之地,學生亦難側(cè)身矣。”既贊揚了學生對革命的貢獻,同時表明了對山東當局容不下學生的不滿。
袁世凱派親信張廣建、吳炳湘抵任山東,糾集反獨立勢力,鎮(zhèn)壓革命運動,《齊魯公報》對張、吳二人大肆抨擊??偨?jīng)理王訥親自揮筆上陣,在報上發(fā)表了一系列聲討文章。他還畫了一幅漫畫《哀多喜少》登于公報,配自撰聯(lián)曰:“吳(指吳炳湘)添一口只知哭,袁(指袁世凱)去上頭便是哀。”還把那“袁”字上部的“十”中之豎下部著色分離開來,形成醒目的“哀”,可謂匠心獨運。
張廣建、吳炳湘大怒,將報館查封,將記者蔡春潭捕去。并于1912年1月23日,出動警察,封殺《齊魯公報》。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