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成人在线,婷婷丁香九月,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本道久久,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色图第三页,天天曰夜夜操

?
A+ A-

立碑建館傳紅色精神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4-09-14 17:52:30

  

  張適烈士紀念碑。

  張適事跡陳列館。

  張同嘉闊別十年回到家鄉(xiāng),家人才知道張適的身份。在昌樂,“張適烈士故居”被保留下來,銘記烈士的故事,是為了更好地緬懷。守護紀念碑、建設事跡陳列館,烈士家鄉(xiāng)的親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重走烈士戰(zhàn)斗之地 各地參觀重溫歷史

  1953年,離鄉(xiāng)十年的張同嘉第一次回昌樂探親,那時家里人才知道張適是共產(chǎn)黨員,已犧牲。1957年,張同嘉給中共昌樂縣委去函,介紹父親的情況,并提供父親戰(zhàn)友馮仲云、楊一辰等人的聯(lián)系方式,請縣委調(diào)查。昌樂縣委查證后發(fā)放了烈士證明和650元撫恤金。

  張同嘉1987年離休后,不遺余力地尋找父親的戰(zhàn)友,到父親生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到綏化市、哈爾濱市、沈陽市等地收集刊載張適烈士事跡的報刊、書籍等資料,把發(fā)現(xiàn)的新資料送給相關部門,以供研究。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張同嘉之子張寧出生于1964年,1982年參軍,成為一名海軍航空兵。當年轉(zhuǎn)業(yè)回地方時,有民航機場、市公安局、鐵路公安局三個單位可選,他毫無猶疑地選擇鐵路公安局,“我爺爺當年就是沿著呼海線干革命的,我對鐵路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也想親身感受一下鐵路線的工作。”張寧說。

  父親張同嘉重走爺爺工作過的地方時,張寧因為工作無法全程陪同,但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都會到跟爺爺相關的地方瞻仰,追尋足跡,重溫那段歷史。2014年到哈爾濱出差,張寧特意到東北烈士紀念館參觀。這棟建筑在日偽時期是偽哈爾濱警察廳,地下室曾囚禁過諸多共產(chǎn)黨員,張寧走進去,“看到那里的刑具,就像刀扎心臟一樣,這里曾是我爺爺受刑的地方,我爺爺被刑訊了五個多月,打得全身沒有一塊好地方”。在滿洲省委紀念館,張寧看到“張有才”這個名字時非常激動。

  今年7月初,他參觀廣州起義紀念館,他說,如果不去,心里總有事情,“心心念念不忘記”,他打算退休后探訪各紅色紀念地,緬懷先烈。

  故居古槐蒼勁 紀念碑莊嚴肅穆

  東圈村,位于昌樂縣城東南部,桂河從村中蜿蜒穿過,依河而建的桂河公園成為村莊一景。綠樹濃陰的夏日,蟬鳴聲聲,7月11日,拾步公園,沿高高的臺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處宅院的舊址,半米高的地基之上,分畦種植著各種蔬菜,旁邊還有一棵古槐、一個磨盤、一座院門,標識牌上寫著“張適烈士故居”幾個字。

  張適的重孫張建波說,老宅所處位置是東圈村的老村,門洞是老宅的大門口,那盤石磨以前是張家人磨面用的。

  張適在這里度過了少年時代,從這里走上革命的道路,他的孩子們也都是出生在這個院子里。院內(nèi)的明初古槐樹干斑駁,枝葉蒼勁茂盛。資料顯示,這棵國槐樹高6米,胸圍3.1米,冠幅4.5米,是三級保護古樹。與古槐相對的是一座新建的涼亭。

  歲月無聲,豐碑為證。張適烈士紀念碑位于東圈村東北角,四株松樹立在圍欄四角處,高大蒼勁。朱劉街道實施“紅色記憶工程”,對紀念碑的基礎設施進行提升完善,平常由張適之孫張正德守護烈士紀念碑,他將院落打理得井然有序。

  張適烈士紀念碑是1958年3月6日由昌樂縣委所立,碑身、碑銘均由昌樂縣委撰文、題寫,碑文由昌樂一中退休教師、西圈村人張鏡清書寫。紀念碑整體高3.06米,前側(cè)刻有“烈士張適同志紀念碑”,左側(cè)刻有“為革命而生、為革命而死,雖死猶生”,右側(cè)刻有“共誓繼承先烈遺志,向革命事業(yè)前進”,皆由東圈村張永勝刻寫,碑身文字的拓印目前陳列在張適事跡陳列館。

  建張適事跡陳列館

  持續(xù)開展紅色教育

  張適事跡陳列館位于老爺車主題公園內(nèi),由老爺車主題公園董事長張永龍出資打造。張永龍說,村內(nèi)有張適烈士紀念碑,每年烈士紀念日或清明節(jié)一到,附近村民、學校的學生會來給烈士掃墓、獻花。為了能讓更多人知道張適烈士的事跡,賡續(xù)紅色血脈,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2017年他在打造老爺車主題公園時,決定把張適事跡陳列館列入規(guī)劃中。

  建館前,張永龍聯(lián)系到張適的后人,征得其同意和支持,張同嘉將收集到的70多份烈士相關資料捐贈給陳列館。陳列館南側(cè)是高4.8米的張適雕像,面向東方。張適生前只有一張照片,如何更好地塑造烈士的形象?雕塑制作單位在青島平度市,工人每制作一次泥模,張永龍都要跑一趟現(xiàn)場,提修改意見,拍照發(fā)給張同嘉老人,直到看到第七版泥模,張同嘉點頭同意了,張永龍才通知雕刻石頭像。前后兩個多月的時間,張永龍先后六次前往平度,每次單程110公里。頭像的問題解決了,雕像中的烈士該穿什么樣的服裝?“他是做地下工作的,日常服裝一定是很普通的,而且常常需要偽裝。”張永龍思前想后,決定用廣州起義時的服裝,以展現(xiàn)烈士的軍人英姿。

  從夏天到冬天,陳列館建設過程中,只要有時間,張永龍都會到現(xiàn)場,從建筑質(zhì)量把關,到館內(nèi)設計、展陳,親力親為。“我們敬仰英雄,烈士事跡陳列館是最好的載體”。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2017年底,張適事跡陳列館建成開館,2022年,張適烈士的后人四五十人一起前來祭拜。館內(nèi)存有一封2022年張同嘉寫給張永龍的信,表達對張永龍的感激之情:“……令我敬佩和感激,你辦的這件大事很有意義,它將成為宣傳紅色基因的重要場地,讓老一代共產(chǎn)黨人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代代相傳下去。”張同嘉說,建館一事“了去了后半生的心愿”。

  致敬革命烈士,弘揚紅色文化。多年以來,張適事跡陳列館已經(jīng)成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而今,張永龍打算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將張適事跡陳列館與軍事教育研學體驗館打造成濰坊的紅色研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持續(xù)開展紅色教育。東圈村也將依托紅色文化資源,乘著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東風,邁出新步伐。

  從張適到張同嘉、張寧,傳承的是革命軍人熱血報國的忠誠;從張適到張建波、張永龍,傳承的是新時代奮斗者敢為人先的勇氣。精神不息、薪火永續(xù),這份熱情與堅守將跨過一代又一代的時光,照亮后人的路。

  本期圖片由齊英華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參考資料:《遼寧黨史人物傳》《中共沈陽黨史人物傳》《山東黨史人物傳》《中共哈爾濱黨史人物》《哈爾濱黨史資料》《滿洲省委烈士傳》《中共哈爾濱歷史》《鐵窗丹心》《綏化英杰》《遼寧英烈》《沈陽英烈》《炎黃春秋》《黨史縱橫》《張適日記》等。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