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欣蔬菜合作社一片繁忙景象。
□本報記者 于菲 文/圖
時下,在壽光各蔬菜大棚內種植戶正忙著澆水、施肥、控溫,一派繁忙景象;物流園內多渠道增加市場到貨量,引導市場供需平衡。隨著春節(jié)臨近,蔬菜需求量增加,壽光菜農開啟春節(jié)模式忙生產,全力保障群眾“菜籃子”供應充足。
隆冬時節(jié),棚外寒風凜冽,棚內溫暖如春,苦瓜、黃瓜、辣椒、番茄等蔬菜生機勃勃,菜農們忙著采摘、裝箱,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記者在孫家集街道的壽光市彭輝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看到,溫室大棚里暖意融融,翠綠的苦瓜掛滿藤蔓,種植戶王學勇正忙著采摘、裝筐。“大棚內種植了1100棵苦瓜,3天左右采摘一次,每次能摘700多斤,苦瓜經過合作社的快速分揀和打包后,將以最快的速度發(fā)往全國各地。”王學勇告訴記者。
壽光不只是蔬菜種植基地,還是全國蔬菜的集散中心。1月15日,記者在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看到,各個蔬菜大廳里蔬菜琳瑯滿目,菜商們異常忙碌,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作為全國大型農產品集散中心,春節(jié)前夕,各地蔬菜商戶、運輸車輛、裝運工人在此云集,愈發(fā)密集。
“物流園不僅有本地菜農生產的蔬菜,來自廣東、福建、海南、浙江等省份的外地菜也在這里交易,銷往全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近年來,壽光市電商行業(yè)快速發(fā)展,隨著物流更加暢通,“菜籃子”更穩(wěn)、更豐盈,蔬菜生意也更紅火了。
日前,記者在令欣蔬菜合作社看到,十幾名員工緊張忙碌,一包包西紅柿、茄子、黃瓜,一根根大蔥,一個個甘藍等蔬菜,被分別裝進白色泡沫箱,準備打包發(fā)運。
“隨著市場需求增多,蔬菜交易進入高峰期,為實現(xiàn)蔬菜優(yōu)質優(yōu)價,我們從傳統(tǒng)市場轉戰(zhàn)電商平臺,先后打通了淘寶、天貓、美團優(yōu)選等線上銷售渠道,并與盒馬鮮生平臺達成合作協(xié)議,去年,我們又與東方甄選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F(xiàn)在,我們通過各大電商平臺直接將高品質蔬菜銷售到消費者手中,效益大幅提升。”令欣蔬菜合作社理事長孟令欣介紹,臨近過年,合作社的直播間銷售更加火爆,給各大電商平臺的供貨量激增,每天可以發(fā)貨30噸,年銷售額達8000萬元,帶動周邊16個村600戶農民戶均增收3萬余元。
在文家街道蔬菜基地的一個大棚內,記者看到,地上堆滿了韭菜根,工作人員正在認真地梳理著,一旁成排的盆裝韭菜冒著嫩芽,正拔勁兒生長。
“通過電商平臺直播,盆栽韭菜和韭菜根成為網上熱銷貨。賣掉韭菜后,僅剩下的韭菜根,一畝地還能再賣1萬元左右。”西蔡家營村黨支部書記鐘明介紹,目前,該村每天通過冷鏈物流向濟南大潤發(fā)超市供應韭菜,實現(xiàn)了“農超對接”,并通過電商途徑,一年可銷售韭菜根1000萬棵,盆栽韭菜1萬余盆,臨近春節(jié),較平時訂單增加超過50%。
責任編輯:劉小麗
一審:劉小麗 二審:王葉妮 三審:韓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