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清明返鄉(xiāng)緬懷先烈(八)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7-03 17:58:10
王永慶舊宅已拆
王家君烈士家屬證
今年清明節(jié)前,王永慶曾孫女王永慧和王英及家人從外地回到濰坊,為逝去的親人掃墓。一行人還前往茂子莊,重溫王永慶父子倆的光輝歲月。王家君的烈士家屬證一直保留著,在她的敘述里,王永慶是典型的山東大漢,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讀過私塾,很有思想。
英雄后代回鄉(xiāng)祭祖 重訪舊址懷念先烈
今年清明節(jié)前,69歲的王永慧、66歲的王英及家人分別從外地趕回濰坊,給她們的爺爺王仁睿、奶奶王家君掃墓,并回到茂子莊(現改稱奎文經濟開發(fā)區(qū)新茂社區(qū))祭奠她們的曾祖父王永慶。4月2日,在新茂社區(qū)新茂家園小區(qū)(原茂子莊)居民王長征的帶領下,王永慧一行人來到王永慶的出生地,尋找先輩生活奮斗過的痕跡。
在社區(qū)紅色文化長廊,王全斌、王永慶、王兆恭、胡殿武等革命志士的事跡陳列其中。在王永慶事跡內容前,王永慧等人駐足站立。“眼睛、眉毛,畫得跟我爺爺很像。”王英指著王永慶的畫像說。
王永慧等人還在王長征的帶領下,找到了王永慶在茂子莊老宅的舊址。“那個土坡的位置就是。”王長征指著遠處說。如今位于新茂家園北面的老宅舊址已成了一片土坡廢墟,下一步即將進行茂子莊學校新校區(qū)的開發(fā)建設。之后,王氏后代一行人奔赴濟南、沈陽、大連、撫順、旅順等地,尋找王永慶為革命奮斗的足跡。
家屬享受烈屬待遇 至今仍保留烈屬證
1929年,王仁睿在濟南被捕后在監(jiān)獄犧牲。妻子王家君帶著一兒一女,也就是王永慧的父親王德元和姑姑王德真東躲西藏,最后將兒女撫養(yǎng)長大。
王英拿出了奶奶王家君的烈士家屬證,已泛黃并有些折皺,封面是山東省人民政府“革命工作人員軍人烈士家屬證”。烈士家屬證右側寫著:“茲有王英(仁)睿同志在偉大的革命戰(zhàn)爭中,為完成中國人民給予的光榮任務壯烈殉國,其家屬應享受烈屬待遇,除依法給予撫恤外,特發(fā)此證以資紀念。”奶奶王家君去世后,王英小心翼翼收藏烈士家屬證多年。
作為兩代烈屬,王家君晚年一直享受烈屬待遇。王永慧姊妹小時候,聽奶奶講了很多關于王永慶和王仁睿父子倆的事。
王氏后代齊聚一堂 希望留下完整史料
走訪茂子莊幾日后,王永慧等人聯系了王永慶姐姐武王氏的曾孫武際寶,在武際寶的幫助下,又找到了王永慶另一個姐姐韓王氏的曾孫韓力良及王家君的侄子王云亮等人。大家相聚,感慨萬千,講述著家里老人講過的王永慶父子的事跡。
早年社會環(huán)境惡劣,王永慶父子做地下工作,很多革命事跡不敢對外說。王永慧的父輩也很早就離開了茂子莊,而他們這些后輩都不在茂子莊出生長大,逐漸與這邊斷了聯系。他們多年來忙于工作,很多資料都沒有系統(tǒng)整理。有關王永慶父子的史料不算很多,留下來的內容有些也有錯誤。如今王永慧這一代人退休了,想將王永慶的生平事跡全面了解、記錄下來,既是為濰坊紅色文化留下史料,也是為他們家族留下一份珍貴的記憶。
史料記載或有不同 王永慶家境很富裕
王永慶沒有留下照片,只有一張肖像畫。據晚年王家君跟王永慧所描述的:王永慶1.9米的個子,國字型臉,絡腮胡,小時候讀過私塾,學過幾年功夫,身體健壯,身手敏捷,正直豪爽,是標準的山東大漢,而且很有思想。
很多本地流傳下來的文史資料記載,王永慶出生在濰縣茂子莊一個農民家庭里,祖輩受封建地主的剝削壓迫,家境十分貧寒。王永慶自幼飽嘗艱辛,沒上過學,十幾歲就干農活。王永慧和王英卻堅定地表示,王永慶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地主家庭。她們的奶奶王家君講過,當年從王永慶家茂子莊居住的宅子以南到如今濰坊飛機場的位置很多都是他們家的地,擁有4處院落;家里開了間粉房,做粉條、粉皮等;騾馬大車有5套。別人家門口的胡同只是條小過道,他們家門口的胡同則要寬上許多,可走馬車。家里常年雇著長工和傭人,農忙時還會雇短工。
王仁睿是王永慶唯一的兒子,1902年出生,身形瘦小,話不多,老實本分。
王仁睿的妻子王家君1899年出生在廿里堡東王爾莊(今屬奎文區(qū)濰州路街道)的一個大戶人家。王家君的祖上是乾隆年間的舉人,她父親王科舉在村中非常有威望,先后有三任妻子,育有七女三子,王家君排行老三。她聰明能干、性格剛烈,言行干脆利索。王科舉千挑萬選,把自己最寵愛的女兒王家君嫁給了王永慶的兒子王仁睿。當時王家君是姐妹中嫁得最好的,引來其他姐妹的羨慕,可見王永慶家的富裕程度。
◎相關鏈接
老戰(zhàn)友寫詩緬懷
當是政治交通,原是赤衛(wèi)司令。
風流人物今朝,且看刑庭斗爭。
狗官作威作福,大扇拍案逼供。
英雄振臂反擊,森嚴突變亂峰。
驚呼退堂退堂,群鼠竄回狗洞。
狗官閉門逞威,只好判個死刑。
黨的秘密決定,組織越獄斗爭。
對敵斗爭成功,勝利沖出牢籠。
河灘夫妻未遇,一直走到關東。
革命斗志更堅,為黨壯烈犧牲。
這首詩是莊立安為悼念王永慶寫的。莊立安原名莊鶴云,1906年1月出生于濰縣莊家村。早在1924年,他就在山東早期黨員莊龍甲的影響下從事革命活動。通過詩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英勇無畏、赤膽忠心的王永慶。
本期圖片由隋煒鳳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參考資料:《濰城區(qū)文史資料》《中共山東黨史大事記》《中國共產黨山東歷史》《中共遼寧黨史大事記》《中共撫順地方史》《中共大連地方史》《鄧恩銘》等。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