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鴨饸饹
◎王慶德
濰坊的小吃不少,吃來吃去還是湯湯水水的饸饹。
“饸饹”二字,《現代漢語詞典》釋曰:用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蕎麥面、高粱面等軋成長條,煮著吃。饸饹床子上有漏孔,面從漏孔軋出,故也叫“河漏”。
因饸饹以雞鴨為佐料,故又叫雞鴨饸饹。
饸饹由來已久。賈思勰《齊民要術》第九卷“粉餅法”記載:“割取牛角似匙面大,鉆作六七小孔,僅容粗麻線。若作水引形者,更割牛角,開四五孔,僅容韭葉。取新帛細?兩段,各方尺半,依角大小,鑿去中央,綴角著?。裹成溲粉,斂四角,臨沸湯搦出。熟煮。臛澆,若著酪中及胡麻飲中者,真類玉色,稹稹著牙,與好面不殊。”文中所述“粉餅”,做法與今之饸饹無大異?,F在用河漏床子軋面,極似文中割取牛角,鑿孔漏面之法。賈氏,北魏青州府人氏??磥恚缭谀媳背瘯r期,濰坊一帶便有以孔漏面,“臨沸湯搦出”的面食,只是不叫饸饹而已。
如今漏面的工具是木制的,也更大了一些,一次做面可供多人。市區(qū)的坊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城里西街有個老爺子,他勤勞了大半輩子,三兒兩女,又有田數頃,瓦房數椽,兒娶了妻,女出了閣,就捋著胡子遛彎兒,享起了清福??珊湍赖娜兆記]過幾天,孩子們鬧了起來,兄弟反目,妯娌成仇。老爺子看看這個家攏不到一起,輾轉了一夜,天一亮,就發(fā)話:老大煮雞,老二煮鴨,老三憨厚老實,就煮塊豬肉,閨女媳婦各采一種菜,一起吃頓飯。物料齊備了,老爺子用河漏床把面軋成條子,孩子們有的燒火,有的切菜,有的做鹵,燴在一起,酸甜咸辣俱有,老老少少和和美美地吃了一頓。老爺子一笑,說:“菜有暈素,味有咸淡,人有長短,合在一起,長短補齊,才能過到一起。”大家明白老爺子的用心,一家人和好如初。
濰坊人是頗得中庸之道的,喜歡和和樂樂,商家更是要靠和氣生財,故“雞鴨饸饹”也有的寫作“雞鴨和樂”。
有這樣悠久的傳統(tǒng),又有這樣一個好的傳說,雞鴨饸饹的條子又是長長的,小孩百歲,老人壽誕,一家人湊在一起,說著笑著做饸饹,熱熱鬧鬧吃饸饹。來了客人,逢年過節(jié),也要吃饸饹,圖個喜慶、樂和。甚至父子、婆媳有點不順當,夫妻倆拌了嘴,想和解的一方也提議做頓雞鴨饸饹。
做饸饹的協(xié)作氣氛,吃饸饹的和諧場面,讓那心中的疙疙瘩瘩自然地和解了。城里的街街巷巷都有幾張饸饹床子,張家借,李家送,整日不閑。在人們的心目中,這雞鴨饸饹不單是一種小吃,這里頭還寓著一種和合之美,寄托人們天長地久的期望。
大凡一種東西,有吃的,就有賣的,更何況這種深受歡迎的小吃呢。城里的雞鴨饸饹鋪子,也慢慢地多起來。經鋪子里的藝人加工提高,雞鴨饸饹的制作更加精細,佐料越來越考究,也出了一些名店。清末民初是“福生觀”,上世紀中葉是“聚豐樓”,后來便是“南宮和樂”,如今是星羅棋布了。
店里做起饸饹來,那才叫講究,而最講究的又是鹵子。把雞鴨洗凈,佐以蔥姜、八角、桂皮,文火燉上,不急不躁,直到肉爛脫骨,羹湯醇厚,然后開鹵。用花生油炒肥肉片,顛勻,炒透。使花椒、蔥姜熗鍋,在“吱吱啦啦”的爆炒聲中,“唰”一聲把醬油沖上,立時沸起,在煙霧蒸騰中,倒上肉片及雞鴨羹湯,調好咸淡口味。開好的鹵子,煲在爐子上。
“憨肉”是雞鴨饸饹佐料之重,做起來也是頗具匠心的。將半肥半瘦的豬肉與蔥姜一起剁細,加上三成粉團,灑上適量的花椒水,用力地攪,直到勻透細膩,做成大而扁的團子,上鍋蒸熟,再用雞鴨湯煮過,可能因其模樣混混沌沌,憨頭憨腦,故稱之為憨肉;也有的蒸時壓一木板,讓它密實,容易切片。每個老店制作憨肉都有自己的“機關”,是筆者不能一一道出的。
鹵子好,佐料好,而面不好,也是寡味的。雞鴨饸饹的面是七成小麥粉,三成綠豆粉,加水揉勻搋透,不軟不硬,柔而且韌。從河漏床子上擠壓下來,圓潤光滑,如同牛筋一般,落到沸鍋里,翻幾個滾,撈出來,拔在涼開水里。那條子,在水里靜靜地散著,一絲不擾,白里隱隱一點綠意,勾著你的食欲。
或早或午或晚,你只要走進饸饹店,老板吆喝一聲:“請!”大師傅這邊就排兵布陣:雞鴨肉絲、憨肉薄片、咸香椿、腌韭菜、甜蒜片、雞蛋皮兒、芫荽段,一溜兒擺開,椒油陳在一側,由客人隨意添加。接著把海碗抄在手里,大有先聲奪人之勢,一看就知道不凡,用長長的筷子一抄,就是一碗,唰唰唰,七八種佐料依次加足,舀過鹵子,“嘩”的一聲澆在海碗里。這一聲如同澆在食客的心里,舌下立時滲出許多口水來。大師傅那里如一種儀式結束了,客人接過海碗,各色佐料悅著耳目,濃重的香氣撲向口鼻,“滋溜溜”喝一口鹵湯,美不可言。用筷子一抄,條子筋道耐嚼,配料葷素相佐,色香味俱佳,這小吃大飽了口福,回到家里,齒頰還留著香氣呢。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