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強國將才奔齊(五)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3-05-14 16:11:08
臧臺頂。房師新 供圖
晏子使楚(資料圖片)
晏嬰,東萊夷維(今高密)人,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有“晏子使楚”“二桃殺三士”等歷史典故。臧臺,位于青州市何官鎮(zhèn)境內(nèi),相傳為齊國賢良臧武仲訓(xùn)練兵馬、墾荒屯田、強齊稱雄的點將臺。臺側(cè)有一村莊,莊以臺名,曰“臧臺村”,臧武仲奔齊的故事在這里廣為流傳。
出任國相 晏嬰臨危受命重振國力
晏嬰(前578—前500),字仲,謚平,故亦稱晏平仲,尊稱晏子。父晏弱,齊大夫,稱晏桓子。晏嬰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為政50余年。以睿智、高操、事功顯明,為三朝重臣,一代名相。孔子贊曰:“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也。”
齊景公時,晏嬰出任國相,受命于齊國內(nèi)憂外患之際,為重振國力,長治久安,晏嬰力推四項治國方略:一是嚴(yán)吏治,明法度,選賢任能,不私于親,誅不避貴,賞不避賤。二是薄賦省斂,革除政弊,權(quán)有無,均貧富,歉年免征,常情下“耕者十取二焉”。三是“君商漁鹽”,力振齊國魚鹽優(yōu)勢,以裕國庫,減輕民負(fù)。四是弛除嚴(yán)刑苛法,以仁民禮義治政。對景公諸多邪弊劣行,他不僅敢于犯顏直諫,且善于運智諷諫,至于一日三責(zé)君,見過則針諫,景公雖昏暴,然對晏嬰的忠心勸諫,也不得不納而有所改。是故,“齊國賴之以安”。
晏嬰以厲行節(jié)儉著稱于世。其出身望族,高居相位,掌一國之政,而“食不重肉,吃脫粟之食”“穿緇布之衣,妾不衣帛”“一狐裘三十載”不換。處鬧市,居陋宅,乘敞車,駕駑馬,景公恩賜貴裘、重金、華車、豪宅、封邑,皆固辭不受。以自儉潔行,為世垂范,諫君之奢,匡齊靡俗。
晏嬰不僅善內(nèi)政,還善外交,對強鄰諸國,敦睦邦交,遂有“之晉”“之魯”“使楚”“使吳”之邦交活動,使齊國與諸侯維持了50多年的和平局面,又保持了半個世紀(jì)的大國地位。晏嬰出使大國,不辱國格,機敏善變,從容取勝,并贏得尊重,留下了“晏子使吳”“晏子使楚”等傳世佳話。
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景公得耗,跌足大哭道:“夫子舍我而去,還有誰在我耳邊進忠言??!”遺世有《晏子春秋》一書,為戰(zhàn)國時期搜集他的言行輯成。
機智善辯 晏子使楚故事流傳后世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dāng)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予?”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臧武仲懷有將才
舍棄防邑而奔齊
據(jù)傳,臧臺系齊國賢良臧武仲訓(xùn)練兵馬、墾荒屯田、強齊稱雄的點將臺。臺側(cè)有一村莊,莊以臺名,曰“臧臺村”。
魯國大夫臧武仲,有曠世之才,不被重用,他聞齊之名、慕王之賢,夙興夜寐,奔齊,傳為佳話。
史載,臧武仲,姬姓,臧氏,名紇,謚號為“武”,史稱臧武仲,是春秋時期魯國有名的政治人物。他身材矮小卻足智多謀,德才兼?zhèn)洌o佐過魯成公、魯襄公。
臧武仲的祖父為臧文仲,父親為臧宣叔。公元前587年,臧武仲繼父為卿,世襲司寇。他運用計謀幫助季武子廢除了季武子的長子季孫彌的繼承權(quán),立季武子寵愛的季孫悼為季氏家族權(quán)力繼承人。因此事得罪了季孫彌以及與彌交好的孟孫家族,孟孫氏家族成員向季武子誣告臧武仲陰謀叛亂,因此,臧武仲遭到季孫氏的討伐,被迫逃往邾國。
后來他回到臧氏家族的封邑——防邑,并在防邑整頓文武之事,然后派使者向魯君請求保有臧氏的宗祠,為臧氏家族“立后”來確保臧氏家族的權(quán)利,即要求魯君允許他的后代世襲其領(lǐng)地。作為交換條件,臧武仲愿意舍棄防邑,流亡國外。防城位于今天山東省費縣境內(nèi),在當(dāng)時距離齊國邊境很近,魯國不能失去這個戰(zhàn)略要地。魯襄公只能同意臧武仲的要求,冊立了臧武仲的另一個異母弟臧為作為臧氏家族繼承人,繼承臧氏家族的宗祧。于是“臧紇致防而奔齊”。臧武仲自己說并不是據(jù)地自重來要挾魯君,但是孔子認(rèn)為他就是以自己居住地以及建立起來的武備來要挾魯君。
臧武仲逃到齊國后,齊莊公欣賞他的才能,要封給他田地,可他預(yù)料到齊莊公不能長久,便設(shè)法拒絕。故后來齊莊公被殺,他沒有受到牽連。
臧臺為古文化遺址
因臧文仲重修得名
據(jù)考,臧臺是一處古文化遺址。遺址以商周文化為主,并含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于青州市何官鎮(zhèn)臧臺、東臺、西臺三村之間。地勢略高,西臨躍龍河。臧臺村壓在遺址南部邊緣,東臺、西臺兩村壓在遺址的西部。遺址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1200米,1979年春發(fā)現(xiàn)文化層厚達3米以上。
臧臺遺址有臧臺、馬陵臺兩個大型夯筑臺基。臧臺位于臧臺村西北,現(xiàn)存臺基高15米,呈南高北低三層臺階狀,南北長120米,東西寬80米。兩臺均為三次分層夯筑而成,從斷面分析,一為始筑,土質(zhì)單純,年代不詳;二為整修,時在戰(zhàn)國;三為重修,時在漢代。
臧臺遺址暴露有灰坑、灰層、墓葬、房基等。在臧臺村北,有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灰坑、地層暴露。遺址地面散存大量陶片,出土有龍山文化的陶罐,商周的鬲足、盔形器、素面半瓦當(dāng),戰(zhàn)國至漢的豆、盆等。在遺址上遍布筒瓦、板瓦、花紋鋪地磚等。地面散存陶片時代偏晚,早期陶片多在深溝或地下層發(fā)現(xiàn)。據(jù)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臧臺”因臧文仲重修此臺而得名。
責(zé)任編輯:邢敏